close

五、魚苗孵育生產

石斑魚苗繁殖可分為室外與室內 2 種生產方式,室外繁殖的成功與否主要受天候影響,而室內繁殖受天候影響較小,成功與否端視個人技術,以下介紹的繁殖方式為室內繁殖方法與所需之設備。微青海洋

P1010006.JPG  

1. 繁殖設備:
•  室內繁殖池:池子大小視規模而定,目前常用20~25噸水泥池。皆已配好水管與打氣管。
•  打氣機 2 台:若其中一台損壞尚有另一台可供使用。
•  柴油引擎 1 台:停電時可啟動馬達帶動打氣機。或是可備用柴油發電機。
•  篩選網:供魚苗篩選之器具。常見尺寸有六分、八分、寸苗等使用。
•  加熱器:水溫過低時,藉以提高水溫之用。
•  虹吸管:清除池底排泄物,飼料殘留並換水。
•  抽水馬達:從預備池抽水至繁殖池以便換水。
•  溫度計:測量水溫。
•  浮游生物網:過濾清洗餌料及撈起雜質。
•  鹽度計 1 支:測量海水鹽度。
•  黑色箱網:魚苗篩選後分級飼養之用。
部份設備最好每一繁殖池置備一組,避免共用而發生交叉污染的狀況。

2. 工作流程:
﹝ 1 ﹞洗池:
每批魚苗養成後,水泥池壁與池底往往會留下大批的排泄物與藻類,所以在飼養之前,必須以刷子沾上清潔劑刷洗整池,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微青海洋

﹝ 2 ﹞曬池:
曬池的目的在於利用日光達到消毒的作用,在每個魚池上方皆有透光的波浪板,波浪板的下方有遮陰網,必須要拉開遮陰網,讓日光曝曬一星期左右。

pap940701jour02  

﹝ 3 ﹞注水、打氣:
一般室內場所使用之水源來自海邊的水井,再以水管接至養池,注水的高度約為八、九分滿,另外必須留下一池空池以做為換水之用的水庫,在注水完成後,此時便須啟動打氣機並消毒殺菌,持續打氣三、 四天,藉以穩定並軟化水質。

pap940701jour03  

﹝ 4 ﹞放卵:
石斑魚繁殖方法有人工受精法與自然產卵法,現多以自然產卵法為主,其優點為經濟、方便,且受精卵的品質較佳,缺點為產卵的時間無法控制,放卵前先聯絡種魚業者,待種魚產卵後,即可前往提取。石斑的受精卵為浮性卵,當魚卵帶回後,必須先以濾網將水濾掉,投入養殖池前最好經過消毒處理。微青海洋

07_2702.JPG
健康的石斑受精卵,明顯可見脊椎的發生,受精率不錯

       

﹝ 5 ﹞種苗培育:

石斑魚苗的餌料,大略可分為植物性藻類、動物性餌料生物、和人工微粒飼料。微青海洋植物性藻類的目的在於培養水體中動物性餌料生物及穩定的環境,而不在於直接做為魚苗的餌料。現今石斑魚的繁殖分工相當細膩,每階段之動物性餌料皆有專業繁殖者生產可供取得。微青海洋
剛孵化的仔魚,體長介於1.45-2.10mm之間,因種類而異,體細長,具有一顆很大的卵黃囊,無鰭,不具色素的眼睛及位於卵黃內的一顆油球。仔魚於孵化後的第2天開口,至第3天時,卵黃囊已吸收殆盡,攝食開始於孵化後的第3天或第4天。微青海洋

07_2701.JPG
已經發育到快孵出的階段    

07_2704.JPG 
剛孵化出的魚苗(龍膽),約收卵後24hr內。 

07_2802.JPG
孵化後第一天魚苗(龍膽)卵黃囊漸漸消耗

P1010111.JPG
孵化後第二天,卵黃囊已經快消耗光了,油球還存在,眼睛還無色素

 

隨著仔魚的發育階段而必須投餵不同的動物性餌料生物,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牡蠣受精卵期

石斑魚受精卵一般在水溫 27 ℃ 時約 24 小時即可完全孵化,隔日口部已成形,但尚未攝食,再孵化後 72 小時內其養分來源皆來自卵黃囊,卵黃囊的養分吸收殆盡後,魚苗便會開始攝食。

魚苗剛開始開口攝食2至3日稱為過料,這時期魚苗在一週內俗稱魚花。仔魚的口徑在首次攝餌時,非常的小,僅有0.35-0.40mm左右,所以它只能攝食像二枚貝類的受精卵或剛孵化的輪蟲這般大小的餌料。

P1010077.JPG  
牡蠣受精卵的製備 


此階段的餌料一般為牡蠣受精卵與其擔輪子幼生。在初開口時期,另可搭配使用SS型輪蟲(Brachionus sp. 94~163μm)或S型輪蟲(Brachionus rotundiformis 150~205μm )。適合這段時期的口徑。這時期的長短視水溫而有所不同,大約孵化後2.5天~7天。微青海洋

添加少量綠藻水(主要為Nanochloropsis oculata),除可淨化水質、吸收氨氮並充當牡蠣幼生及小型輪蟲之餌料,其次可投與10ppm左右之光合細菌,除可穩定水質外,更可分解底部之有機物、魚苗屍體等。

第二階段:輪蟲期   餌料生物(九)海水輪蟲

孵化後約5~25天的期間,此時慢慢延長的背鰭棘與腹鰭棘為石斑仔魚之最大特徵,最後成為風箏狀(俗稱為發翅仔),這段時間主要餌料為輪蟲。

石斑魚苗在經過4至5天餵食牡蠣受精卵與SS型輪蟲後,口徑還是相當小,此階段剛開始投餵的輪蟲為小型輪蟲。輪蟲的培養方式可先由麵包酵母或細菌進行大量培養,再投予擬球藻,此即為營養強化。主要是因為酵母培養的輪蟲缺乏不飽和脂肪酸,而脂肪酸對石斑的成長、活存和免疫性均相當大的影響。微青海洋

孵化後約5至7日,魚苗之背鰭及胸鰭開始延長出長棘,且會隨時間之增加而背鰭、胸鰭更加延長,此乃石斑魚苗最大之特徵,形狀類似飛魚。此時水質之控制相當重要,儘量保持水質穩定水色保持淡綠色為佳,不需流水及打水車,若透明度有降低可由蓄水池中抽少量海水及藻水補注,至本階段末期可投餵小型撓腳類、豐年蝦無節幼蟲、人工餌料。約經15日腹鰭長棘收起、20日背棘之長棘收起。

P1010033.JPG
發翅期 day 10 

1574925939
day13~15左右,風箏狀的發翅仔,鰭最長..接下來就慢慢長大收翅了

室外池繁殖的方式,在過料後第三天為「出斗」,亦即將魚苗自布斗中移出至繁殖池中養殖。此步驟最好在清晨3至4時進行,使魚苗在無光線下較容易適應大池水色及水質。首先將繁殖池池水利用小型沈水馬達抽入布斗中,使布斗中之水溫與繁殖池水溫、水質狀況類似,如此魚苗才能適應繁殖池之水質條件。魚苗出斗後即會分散於繁殖池各角落,此時於四周皆需置入打氣石供給氧氣。在出斗後的主要餌料生物即為輪蟲,微青海洋

第三階段:橈足類 (Copepoda)與豐年蝦 (Artemia) 期:餌料生物(十一)餌料生物的利用 - 豐年蝦  餌料生物(十四)橈足類培養與利用

此時期的魚苗台灣稱”收翅仔”與”紅頭期”。約在孵化後20~50天,魚苗體長達5至6mm ,背鰭與胸鰭之長棘逐漸縮短消失,胸鰭發育完成,將變態為進入底棲生活的稚魚期。此時主要的餌料生物為撓腳類或豐年蝦無節幼蟲。

1574925980
day18~20左右魚身長大,看起來像是翅漸漸變短,收翅期。

P1010064b.JPG   

P1010064a.JPG  

橈足類泛指小型且低等的甲殼動物,在投餵橈足類時,中間必須與輪蟲共同餵食 2 至 3 天的過渡時間。橈足類的來源如同輪蟲皆可來自專業繁殖場,外購餌料生物的原因除了方便之外,尚受限於場所,太小的場地或水泥池培養橈足類產量極差。微青海洋

投餵豐年蝦無節蟲,可以與橈足類共同使用,補充餌料生物的食物量。豐年蝦的來源可採自行培育。培育過程中先將蓄水槽(黑桶仔)注入海水,並給予充分打氣後投入耐久卵,水溫控制在 25 ℃ 至 27 ℃ 之間水槽上覆蓋黑網。經過 18 至 24 小時後,開啟水槽下方開關,取出豐年蝦無節幼生再將卵殼分離即可餵食。但豐年蝦無節幼生有著不易消化與營養缺乏的缺點。豐年蝦在餵食前可先經過滋養來作營養強化。

魚苗在此階段生長快速,並出現較明顯的體型差異,因而造成殘食之情況。當魚苗在25日時約可長至8mm,大部分魚苗已收翅完全,呈現紋帶寸苗並且明顯穩定的繞池之後即可收集出售。此階段應特別注意分養以避免殘食現象發生,一般約兩個星期要篩選一次,若低水溫時因成長慢可以20至 30日篩選一次,使用白鐵篩網將魚苗分成大、中、小三種規格,大型魚苗可放進養成池開始飼養或出售,中小型魚苗則繼續飼養。

兩寸苗培養:
八分以上的魚苗初期以橈腳類與大型豐年蝦為餌料來源,此期之豐年蝦為經培養 2 週以上之大型豐年蝦,由於需餌量甚大,一般大型豐年蝦來源皆購自專業繁殖場,並不自行培育。兩寸苗的繁殖過程,魚隻篩選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同一級的魚苗,幾乎2至3天便需篩選一次,而餌料也隨著魚苗成長而改變,可在1.5寸後便投飼赤尾青,在1.8寸則改以大頭曹飼養,直至出售為止。這時期的稚魚也可改用生鮮魚肉、毛蝦及配合飼料來馴餌,已非難事。微青海洋

fig01-05.gif
石斑魚苗投餌序列(水溫28    

在種苗的生產過程中,餌料生物之培養佔極重要的一環,為確保足夠的餌料生物之供應,往往須耗費相當多的勞力和設備,且可能有營養缺陷之虞。微青海洋目前解決方法,除強化餌料生物營養作二次培養外(即營養補強, Enrichment),以人工合成之微粒飼料(Microparticulate diet)取代天然的餌料生物也是另一途徑。

自從Jones et al.(1974)發展出尼龍-蛋白微膠囊人工飼料(Nylon-protein MED)飼養水產動物幼生之後,以各種不同製備方式製造仔稚魚、貝類及甲殼類幼生之微粒飼料以逐漸開發成功,使魚苗繁殖時營養供應上的困擾減少了,多種海水魚類幼苗之繁殖也因餌料問題的解決而告確立,活存率大幅提升。

一般而言,育苗過程有三個高死亡期:

第一高死亡期
發生於卵黃囊結束後,若仔魚的先天體質不佳,則無法攝取外界餌料而遭淘汰;或者因初期餌料大小不適、餌料不足也會降低活存率。

第二高死亡期
發生於用豐年蝦或橈足類完全取代輪蟲時,有可能因為仔魚過量攝取豐年蝦或橈足類而無法充分消化,而且餵食豐年蝦及橈足類造成的污染較大且有餌料生物清潔的問題。另外,餵食豐年蝦往往會遇到營養不足的缺失(缺乏EPA及DHA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

第三高死亡期
發生於仔魚變態為稚魚期間,原因為仔魚不夠健壯及營養缺乏,無法順利變態;或者因互相殘食所造成的大量死亡情形,嚴重時有高達50%以上,仔魚於孵化後20天(體長約7mm)即會發生殘食現象,為提高育成率,必須定期進行篩選分養。微青海洋
從仔魚孵化後至馴餌期之活存率,在各飼育試驗中的差異頗大,一般來說,其活存率皆偏低(和鯛科魚類比較),範圍0-20﹪。

pap940701jour04  
分苗篩選

pap940701jour05
篩選出的苗可蓄養在箱網內

此外,根據調查近年來民間種苗繁殖場出售之魚苗,普遍發現有很高的畸型率,包括脊椎前彎症(Lordosis),可高達5-10﹪,以及少許的短椎症(Brachiospondylie)、鰓蓋欠損(Erosion of the operculate)等,約佔1﹪左右。種苗發生骨骼異常,在世界各地的魚類繁殖場皆視為一大問題。其中脊椎前彎症已被證實和鰾(Swimbladder)的發育有關。即一般魚苗若出現脊椎前彎之現象,則表示鰾已發生問題,會使成長緩慢。這些瘦弱魚苗,在分養時將率先死亡。因此,鰾發育之正常與否,影響仔魚活存率甚鉅。而其它骨骼異常也許和維生素C的缺乏有關。

以上種種的骨骼異常往往伴隨著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失調,其攝食、成長及逃避敵害的能力不若正常魚,因此在自然界嚴酷的天擇競爭下鮮能活存;相反地,在人工繁殖場中由於受到妥善的照料,因而頗為常見。值得一提的是,畸形魚卻使得一般的消費者產生恐慌與對水產品的不信任感,嚴重的影響商品之價值。微青海洋

 

 

arrow
arrow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