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網址      Why less can be more for Asia's shrimp farms

蝦業專家Robins McIntosh在周一的文章中談到了消毒的危險性之後,認為亞洲蝦農需要重新考慮對於生物安全與飼養密度的態度。

2022年11月23日,《The Fish Site》 by Rob Fletcher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https://images.thefishsite.com/fish/articles/Shrimp/thailand-shrimp-farm-credit-fai.jpg?profile=article-full@tablet

泰國養蝦場 重新思考養殖密度和生物安全可能有助於亞洲蝦類農場重新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 FAI Farms

正如這位蝦業資深人士所解釋,亞洲蝦場最初的生物安全做法主要是通過使用 “排除性原則” 來防止白斑症候群病毒(WSSV):即通過飼養無特定病原(SPF)后期幼苗及殺死/排除帶有病毒的野生甲殼類動物—主要為蝦類幼苗和螃蟹—通過進水口進入池塘。

然而,正如他所反思的,2008年早期死亡綜合症(EMS)的出現意味著蝦農應該改變他們的策略。可惜的是,他指出,大多數蝦農未能這樣做,反而試圖使用消毒劑排除細菌性病原。 McIntosh將其作法視為有著根本性的缺陷。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當Vibrio進入時,排除原則就不再適用。最初使用消毒劑是試圖繼續排除原則,但Vibrios是不可能排除的,因此我們需要想出另一種生物安全原則——我稱之為限制,”他解釋道。

https://images.thefishsite.com/fish/articles/Shrimp/shrimp-ponds-robins-mcintosh-5.jpg?profile=article-inline@tablet

Sampling shrimp McIntosh 描述蝦農仍可養殖成功,即使有不同病原存在

“如果你限制了病原体負荷,並且動物的免疫系統足夠强壯,蝦子就可以與病原体共存而不會爆發疾病。這就是你在低密度養殖的南美所看到。你在南美環境中有病原體,但没有疾病爆發。但是當你進行密集養殖時,密集就是一種壓力—與低密度的南美系統相比,亞洲高密度養殖系統中蝦類的免疫系統較弱,”他補充道。

McIntosh還認為,許多農民對EMS的理解也是錯誤的,這是問題的一部分。 “EMS不是大多數人理解的感染—動物沒有被感染,但是當Vibrios佔領這些廢棄物時,蝦類脫皮,甚至殘餌,而白蝦都會撿食這些東西—白蝦會撿食任何東西—它們誤食這些由Vibrios產生的毒素,”他解釋道。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https://images.thefishsite.com/fish/articles/Shrimp/shrimp-ponds-robins-mcintosh-6-shrimp-toilet.jpg?profile=article-inline@tablet

A shrimp toilet 保持池塘底部乾淨及無廢棄物能讓害菌處於低濃度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們意識到了保持池塘底部乾凈的重要性—藉由不過度餵食和使用蝦廁所,使廢棄物可以頻繁地排出,以使這些細菌在池塘中的水平保持低。當你這樣做時,這是一種非常成功的策略,”他補充道。

其他關鍵因素包括蝦子種育計劃的進步,這有助於提高蝦對毒素的耐受性。

“仍然有一些爆發,但大多數嚴重的EMS已成為歷史,”McIntosh回顧道。

一個新的挑戰

然而,下一個對該行業產生影響的病原體是微孢子蟲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

“我們在1995年就知道它在這裡,但直到2012年才成為疾病。到2014年,它已成為成本和失敗率方面的主要疾病,”McIntosh解釋道。

他認為,這主要是由於當時在亞洲廣泛流行的高度集約化養蝦模式。蝦子很難適應這種趨勢。

“在我看來,EHP是一種與緊迫相關的疾病。當蝦子不受緊迫時,它可以共存於這種疾病中。但是當它感到壓力時,EHP很快就會摧毀任何盈利的希望。隨著農民集約養殖他們的池塘並增加更多餌料,他們的失敗率增加 ”McIntosh觀察道。

他補充道,農民再次使用消毒劑應對這種情況的決定失敗了。

他辯稱:“氯無法對這情況有所助益,因為EHP並非由病原體存在與否引起的,而是影響緊迫的蝦,這些蝦無法共存此病原體的疾病。”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https://images.thefishsite.com/fish/articles/Shrimp/shrimp-ponds-robins-mcintosh-4-scrubbing-biofilms.jpg?profile=article-inline@tablet

Removing biofilms can keep infections at bay Scrubbing biofilms off the bottom of an EMS-infected pond in Vietnam

尋求成功的蝦場

McIntosh建議,擊敗這些病原體的最佳方式不是通過研究失敗,而是通過研究一些農場在抗擊細菌疾病的挑戰下仍然成功的原因。

“在泰國,有一些農場非常成功,可以與厄瓜多爾競爭,甚至比2010年(泰國蝦養殖業表現的頂峰)更成功—因為基因學有助於建立過去的成功,”他指出。

然而,他警告說,沒有適當的管理,基因學的應用是不足以保證成功的。

“我不認為你可以創建任何能克服任何基因壓力並在多種病原體存在下使動物保持健康的基因品系,”他警告道。

McIntosh相信,儘管亞洲面臨諸多挑戰,遵循正確協議的農場仍然應該蓬勃發展。他指出,最成功的農場是那些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每平方米85-120條蝦)的農場—這比目前泰國行業標準的200至300之間要低得多—再加上避免消毒,應該使生存率持續達到95%,FCR為1.1-1.3。 “即使在這種放養密度下,他們仍然可以在不到90天的時間內每公頃生產30噸30克的蝦——這是一個勝利的組合。打單打,用美式棒球的術語,不要去擊出全壘打,”

這些農場沒有使用氯,其中一個甚至沒有使用殺蟲劑,而且環境中有 EHP。關鍵是要小心,確保生物量不會太重,以至於使蝦子感到緊迫。只要我們繼續宣傳答案不是化學品,不是消毒劑,而是所有關於管理,就有希望。”他補充說。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益生菌是另一種非化學選擇。雖然 McIntosh 承認近年來他對這些的態度有所軟化,但他對購買細菌的優點並不確信,因為有很多有益的細菌是免費提供的,並且可以通過良好的管理技巧來鼓勵。

“就用益生菌來試圖使池底保持乾淨而言,我不明白。我不相信用益生菌消化廢物,因為它仍然會流入水中,產生藍綠色藻和 Vibrios。我寧願物理地去除廢物,然後妥善處理,而不是試圖在水中用益生菌消化它,”他指出。

不過,他補充說,可能有一些益生菌可能有正向的影響。

“如果益生菌刺激蝦子免疫系統,或者增強腸道的微生物群,如果它們具有功能,那麼可能為適合的益生菌,但我需要看到對成本的效益。在我自己的農場上,我幾乎沒有使用益生菌,但生存率和生長率都很高。我沒有缺少是因為我沒有使用,”他解釋道。

雖然 McIntosh 的經驗主要基於亞洲,但鑑於其迅速增加的增長率,他也對南美洲蝦子養殖感興趣,並且他相信南美洲模式可能會繼續成功,除非生產者變得太貪心。

“最終,這都與貪婪有關-問題來自農民試圖生產的蝦子超過他們的設施可以可靠且可持續生產的數量,” McIntosh 認為。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不過,他承認自己很羨慕厄瓜多爾,因為大多數農民仍有增加生產的空間,從每公頃每年四噸到十八噸,通過簡單的修正,例如安裝自動餵食器和增氧機。

這些修正使厄瓜多爾的農民能夠將每平方米的養殖密度從 12-15/m2增加到 30 到 35 條蝦,並進行部分收獲。從而使他們每年能收獲 16 到 18 噸,同時將最大生物質量限制在每公頃 4 噸。

從受到緊迫的角度來看,這與一些亞洲池塘相比非常有利,這些亞洲池塘的生物質量可能高達每公頃 50 噸。

“厄瓜多爾在每平方米 30-35 條蝦的策略下沒有出現任何 EHP,他們沒有看到 EMS(他們稱之為極具病原性的 Vibrio)在任何大規模。所以這個規模的養殖密度似乎有效果。但如果他們繼續增加-我所稱的垂直貪婪-他們將在某個時候破壞系統。”

然而,他指出,由於農場小而分散,所以在亞洲沒有“水平貪婪”的奢侈-即逐步擴大現有池塘的可能性。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如果我們在亞洲的農民希望從他們的農場獲得更多,他們感覺他們需要在上面堆更多的蝦,而貪婪就是我們陷入困境的地方,” McIntosh 觀察到。

“雖然一些新系統允許更集約的生產和更高的承載能力,但貪婪仍然可能摧毀這些系統,”他補充說。

這樣的過程還需要更多的投資,因此風險更大。

“這只是我的意見,而且我不是總是對的,但我正在記錄人們應該考慮的觀察結果。也許可以嘗試一些不僅僅是增加更多和更多的農業方式,”他得出結論。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arrow
arrow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