餌料生物學
二、餌料生物的營養價值
(二)魚苗之異常與餌料生物之營養
1. 多元化不飽和脂肪酸 HUFA
嘉鱲魚、黑鯛和七星鱸魚的人工種苗,發生脊柱彎曲有著極高的比例,原因已證明與所投餵的輪蟲營養價值有關。罹患脊柱彎曲症之仔魚其鰾中均不含有氣體,即是其魚鰾有問題。當輪蟲的n- 3 HUFA含量在濕重0.3~0.5%以下時,投餵的仔魚其魚鰾開腔率低。推測其原因是攝食的餌料欠缺n- 3 HUFA時,仔魚活力、游泳力及其持續力均較低。因此,在注水或打氣形成之水流中逆向游泳而吸入空氣機會不多,所以其鰾無法吸進空氣,就變成所謂的「閉鰾魚」,易患脊柱彎曲症。微青海洋
比目魚的人工種苗常有體色異常之個體出現,在仔魚期以橈足類投餵,則一半以上之個體為異常者。異常比例又因豐年蝦產地而異,巴西產最多,天津產居中,加州產較少。另外,投餵天然動物性浮游生物,則可減低白化個體之出現率。最近的研究顯示對海水魚而言,在活存、成長及正常體色的生理功能上,DHA的重要性大於EPA;在比目魚呈色上 DHA/EPA 比之重要性高於 DHA含量。
魚苗飼育期投餵餌料生物的營養成份,特別是DHA的含量,雖然對歐洲之一種比目魚(Dover sole Solea solea) 仔魚的活存率、稚魚期的生長率,沒有顯著的影響,但對5~7cm稚魚在自然低溫下對環境的抗緊迫力則具差別影響力。
人工種苗之活力一般較天然苗差,尤其不耐於捕捉。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環境、遺傳、物競天擇等因素有關,其中餌料之影響可能最大。人工育成嘉鱲魚稚魚之脂肪含量為天然者之2倍以上,但n-3HUFA之含量,則人工育成者佔26~ 28%,天然者佔40%以上。種苗生產用之餌料生物(輪蟲與豐年蝦),較之天然稚仔魚之主要餌料(Acartia 一種橈足類),含較多之脂肪;但其脂肪中n-3 HUFA所佔總脂肪酸之比例卻相反,人工培養之餌料生物佔數20%至30%,而 Acartia 則高達 40~50 %。亦即天然稚魚係以脂肪含量低,但n-3 HUFA含量高之餌料為餌,而人工育成苗則以脂肪含量高,但n-3 HUFA含量低者為餌。利用直接或間接法可提高餌料生物之n- 3HUFA含量,但同時也會提高脂肪之含量,這個現象如實地反應在人工育成之種苗較天然含脂質量較高之事實上。微青海洋
2. 維生素
維生素C(L-ascorbic acid,AA)是魚體中神經傳導的調控者,從飼料中取得之維生素C累積於大腦及肝臟,影響魚的攻擊、避敵及游泳力等行為,進而影響魚苗放流後的活存、再捕率與成長。例如投餵不含維生素C的飼料6天後,香魚不會成群,投餵維生素C含量高者,其侵略性、自主性及與友伴間之距離均較大;對維生素C之需求量因魚種而異,約150 mg/kg,黃甘鰺則為 480 mg/kg(Koshio,1998)。
經由食物鏈,維生素C漸次濃縮累積至魚介類。自營微藻是維生素C生產者,藻體中含量因種別、培養條件及生長期而異;對數生長階段含量為1.3 ~ 16mgAA/gDW(平均 4.4 mgAA/gDW),增殖停滯期為 1.1 ~10 mgAA/gDW(平均 3.1mgAA/gDW),照度由 50 mE/m2/s 增加二倍,維生素C含量也增二倍。 但,異營微藻之含量則很低,為 0~5.7 mgAA/gDW(平均 0.9mgAA/gDW)。 浮游動物飢餓,或餵給酵母或細菌(維生素C含量低)時,含 0.6~ 0.8mgAA/gDW,餵給嶶藻會增加為 1.5~2.5 mgAA/gDW,隨後因飢餓之損失量小於 20% day。 若添加AA酵母或細菌中投餵,則可得相當於以微藻培養者的 AA 含量,然微藻含有其他維生素及衍生物如 α - tocophenol 及 β- cartoene,餵給微藻者營業較優。 浮游動物之 AA 含量遠超過稚、成魚(10 ~30 mgAA/gDW) 及甲殼類(40 ~ 100 mgAA/gDW)之AA 需求量,但仔魚之需求仍不清楚。 仔魚之代謝快、形成膠原蛋白速率快,因此對 AA 之消耗應很快,且變態時遭受之緊迫也需求較多之 AA,所以用微藻來滋養浮游動物應可滿足魚苗對 AA 之需求,同時也提供了 HUFA 及其他維生素營養(Brown et al., 1998)。微青海洋
豐年蝦耐久卵之AAS(ascorbic acid 2- sulphate) 因產品批次、產地、產年份而異,其孵化後產生之 AA 含量源自 AAS 的轉換,也因而不一樣,因此作為魚蝦苗幼生的營養也不穩定。 以 AP(ascorbyl palmitate),一種親脂性酯維生素C) 為材料,當其量佔滋養品 20%時,24 小時後豐年幼生之 AA含量可達 2.5 mg free AA/gDW;滋養含 30% AP時,經 3天培養輪蟲之AA含量由 0.13升至 2 mg free AA/gDW(Merchie et al., 1995); 這些含量在 28℃(豐年蝦幼生) 及 25℃(輪蟲) 海水中 24 h 後仍被貯存著。 利用蛋黃乳化的維生素 AP,經過 18 h 滋養,也可提升豐年蝦幼生之維生素A含量,由 1.3 IU/gDW 增為 1283 IU/gDW(Dedi et al, 1995)。微青海洋
3. 磷脂質(Phospholipid)
雖然許多海水魚蝦之活存及成長受惠於飼料磷脂質(Coutteau et al., 1997),由於困難操控餌料生物磷脂質的成份與含量,磷脂質在魚蝦苗早期攝餌時所擔任的任務仍不清楚。 例如,無法以大豆磷脂醯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PC) 滋養豐年蝦來研究對磷脂質之需求。 以含 72.6% 中性脂質的乙基酯乳劑,或含 71.2 % 極性脂( PC 及磷脂醯乙醇氨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 的比目魚卵(halibut roe) ,滋養輪蟲或豐年蝦,兩者之脂質組成均一樣(Rainuzzo et al., 1994)。
然而最近之研究顯示,不論磷脂質之來源為動物性或植物性,其對攝餌初期鯉魚苗、斷奶期歐洲鱸及比目魚苗的成長具正面影響,缺乏磷脂質之飼料不只使成長遲緩,也使鯉魚苗驟死。 但是其作用機制卻不能以磷脂質分子的營養成份(如能量、必需脂肪酸、膽鹼- choline、肌醇- inositol) 或物理特性加以說明。 另,魚苗之反應視磷脂質之極佳脂成份而異,磷脂醯膽鹼(PC) 提 升鯉魚苗初期的成長,但也造成畸型及死亡,而含有較多磷脂醯肌醇(phosphatidylinostiol) 者活存較佳;另,對海水魚成長有明顯促進作用的成份為 PC 。 PC 可促進腸道對中性脂質之吸收,因此增加魚體重、總脂質、中性脂質及 DHA 含量( Geurden , et al., 1998)。 有關磷脂質之影響與作用機制仍待繼續探討。 微青海洋
(三)輪蟲與豐年蝦之滋養
輪蟲可以微藻、活麵胞酵母及乳化油、商用油乳化等作較長時間滋養;也可以高劑量(100~250 ppm) 商用油乳飼料,短時間內(< 8 h) 滋養高密度(200~500 隻/ml) 輪蟲,因而提高脂質(> 300 mg/g DW) 及HEFA含量。
早先認為含有有毒物質如含氯碳氫化物、重金屬等,以致猶他湖或中國產豐年蝦營養價低,近來之研究則認為影響其作為海水蝦餌料營養的主因為 HUFA 的含量,特別是 EPA 含量。利用選定的微藻及(或) 微膠囊顆粒,酵母及(或) 乳化劑,自配乳劑及(或) 微粒子,可製成滋養品以強化豐年蝦之營養。 滋養時豐年蝦為剛孵未蛻變為 instar Ⅱ 之二齡初蟲 100~300 隻/ml,滋養時間> 24 h 或 < 24 h(時間長密度降低),溫度為 25℃,用水經加氯消毒,滋養品或以打氣石攪拌使溶氧在 4 ppm 以上,滋養結束時,濃縮豐年蝦、清洗後直接投餵,或貯於 10℃以下, 24小時內餵完。
以 HUFA 滋養的餌料生物,投餵海水魚蝦苗得到的效益包括:增加活存、成長、對鹽度耐力,及提早與同步的變態。 以含有不同量 DHA 之輪蟲及豐年蝦,餵飼青甘鰺魚苗 23天及 16天;指出輪蟲之 DHA 含量,影響豐年蝦投餵期對 DHA 之需求量。 當輪蟲 DHA 含量增加時,豐年蝦投餵期對 DHA 之需求量從 2.6% 降至 1.6%;若輪蟲 DHA 含量低,投餵含 2.6% DHA 之豐年蝦,可改善魚苗之活存及活力(Takeuchi et al., 1998)。微青海洋
不同於輪蟲,豐年蝦滋養後所含的 DHA 含量及 DHA/EPA 比,因品種而異,對DHA之代謝也不一樣,可利用這種差異,針對魚種之 DHA 需求,提供適宜之豐年蝦種類。 海水生物缺乏製成 ARA( 20 : 4 n6) 之酵素,而 ARA 是生理活性物質如 eicosanoids 合成之前驅物,因此將來對餌料生物營養價評估應考慮 DHA/EPA/ARA 的影響度。 微青海洋
儘管輪蟲及豐年蝦滋養方法已標準化,由於渉及一連串複雜的生物流程(攝取、消化、同化、代謝),受到諸多環境條件(溶氧、水質、鹽度及機械性干擾)、餌料生物的生理狀況,及滋養用飼料的品質、濃度及穩定等影響。 因此依據標準程序滋養豐年蝦,同一個人操作 10 次仍有 31% 變異係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