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幼苗至變態前的培養

 

有許多照顧車渠貝幼苗的方法,由勞力密集到粗放式培養都有。一般來說,集約性的培養存活率較高,但花費較多勞力及金錢。有些繁殖者覺得車渠貝孕卵數高,不需要太考量存活率,比較喜好花費低的粗放式養殖。也可採取介於兩者間的半集約式的程序。

集約式幼苗飼養

花費較多金錢,傾向培養出較高及較一致性的幼苗生產。

      培養桶  

密集培養所使用的桶子,型狀及尺寸上有很大的可變性,視需求而定。使用上選擇內壁光滑,對車渠貝幼苗無毒性。一般來說,玻璃纖維材質的桶子是最為廣泛地使用,內壁在以環氧樹脂或聚乙烯包覆。

典型的幼苗培養桶通常為圓柱型桶子,容量約750-1000L,由玻璃纖維所組成,內壁由光滑塑膠包覆。車渠貝幼苗不是藉由視覺來覓食,因此桶子的顏色並不重要,雖然黑色的桶子對於繁殖者較為方便觀察桶子狀況:如幼苗死亡率,細菌黏膜。桶子需要放置在有屋頂的建築物內,避免直接的陽光照射及雨水,以及足夠的通風設備,以避免過熱。

       飼養的程序

       Day 0

幼苗飼養桶在使用前需要徹底的清理,消毒及乾燥。在所有養殖幼苗的
過程中,僅使用以1μm過濾過的海水,所有的缸子均需裝滿過濾過的海水。進水的溫度需要跟收集桶的溫度相同,如果飼育桶跟收集桶有溫度差,需要調整至兩者相同才行,這樣將會降低溫度震蕩的可能性。

將產出的卵由收集桶中小心地流進飼育桶裡,使用細緻的水族用網或200μm的篩子將黏液,或一些不要的髒東西去除。受精卵的濃度約每毫升20
-30粒卵(每1000升水量3千萬粒卵),每個桶中要有1或2個打氣石提供輕微至適量的供氣量。此時的供氣動作,提供水流循環的重要性大於提供溶氧。幼苗飼育桶需要提供全時間的覆蓋,避免蚊蟲,動物廢物及其他髒東西的進入。

抗生素的使用,至少在飼養第一、二天使用。建議使用濃度10mg/L(每1000升水量使用10g),鏈黴素(streptomycin)及新黴素(neomycin)加入幼苗飼養桶,將會提高車渠貝幼苗的存活率。其他可使用的抗生素還有青黴素及rifampin。

Day 1 排卵後(post-spawn p.s.)

在排卵後第一天,打氣量要檢查,輕微至適量的供氣。幼苗樣品以顯微鏡觀察發育速育,活力及畸形狀態。幼苗在水體中的活動狀態也觀察。

Day 2 p.s.

第二天,幼苗應變為擔輪子時期,此時可由原缸移到新的飼養缸,並加以計數,這動作應該在受精40小時後再實施。幼苗可藉由80μm的濾網過濾保留,然後移到新的飼養缸中。新的缸中供氣量與第0天相同。可以使用適量的抗生素。

餵食車渠貝早期幼苗

車渠貝幼苗能夠不需要任何餌料而達到變態,但是在第三天起提供餌料給幼苗,顯示出會增加其存活率。可以利用活的藻類混合液,以10000cells/ml的濃度餵食,藻類以Isochrysis galbanaChaetoserus muelleril為主。 乾燥食物以Frippak Booster & Tetraselmis兩者各0.8克,餵食5百萬的幼苗。每兩天餵食一次,直到共生的蟲黃藻族群在幼苗的內臟建立。儘管有證據顯示出餵食會增加幼苗活存率,但有些養殖者還是選擇不餵食,認為在車渠貝高孕卵數的前提下,活存率並非如此的重要。

Day 3 p.s.

除了餵食外,在第三天時所需要做的動作僅是檢查通氣量,及使用顯微鏡觀察,確認其活力與發展。

Day 4 p.s.

車渠貝能從套膜內的共生蟲黃藻取得所需的營養,但車渠貝幼苗並沒有繼承親代的蟲黃藻,所以需要在day 4 p.s. 下午提供萃取的蟲黃藻供給車渠貝幼苗。收集幼苗置放於一20L的桶子中,將蟲黃藻加入桶中。幼苗待在有共生藻的桶裡2hr,適度供氣,之後再移到新的飼養桶裡。

蟲黃藻的萃取

蟲黃藻可以由成熟的車渠貝的外套膜中萃取;在大部份的情況下,是犧牲整個車渠貝,但是在某些地方如果車渠貝數量較少,而且套膜較小,可考慮只割取套膜的部份來使用。車渠貝割下套膜使用後,多餘的組織及黏液可以去除。將套膜組織浸在攪拌器中,準備來萃取蟲黃藻。攪拌器部份裝滿過濾的海水,組織浸泡在裡面直到套膜顏色變白(代表黃蟲藻被萃取出來)。此時水的顏色應為暗棕色,利用25μm的濾網將不需要的肉及黏液等去除,將含藻類的海水倒入20L,有幼苗的桶子中。

        Day 5 p.s.

在排卵後第五天,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蟲黃藻存在於幼苗腸道內。蟲黃藻在幼苗腸道或套膜裡內呈現出黃棕色球體。供氣量適中,如果有必要,可以餵食幼苗。

        Day 6 p.s.

第六天,幼苗應變為足腹面子期,開始著苗於桶底。再一次收集幼苗,及再度加入蟲黃藻萃取液確保所有的幼苗都穫得蟲黃藻。接著將幼苗移出室外的附著池。

著苗及變態

在第6天及14天中間,幼苗會著苗於桶子底部及變態為稚貝。飼養密度在此時期非常重要,因為這時的車渠貝依靠週遭的陽光及可利用的營養來成長。過量養育相當危險,會減少成長率及數量。建議飼養量約每平方公分的底部表面積養5-10隻幼苗(每一平方米50000-100000隻)。著苗池使用水淺,至少50cm深的池子,及使用50%的遮陰網覆蓋池子表面,減少藻類成長。

        Day 7 - 14 p.s.

幼貝所處的水體,需要每天檢查水樣。當幼苗很久沒在發現游泳時,需要開始流水;換水率約每天池子量的2.5倍。發現著苗時,打氣量需要增加。

半集約式幼苗飼養

半集幼式飼養擁有排卵後第1,2天使用抗生素的優點,但接下來的花費較低。半集約第0-2天使用集約式的方式。在第二天後,幼苗直接移入著苗池,不用供氣及水流,直到幼苗著苗為止。蟲黃藻使用之前的方法萃取後,在第4及6天時直接加入著苗缸。餵食及抗生素在第二天後就不再使用。

粗放式幼苗飼養

粗放式幼苗飼育是最簡單且便宜的方式,相當適合大量繁殖。然而粗放式養殖卻有許多不確定性,對於有很明確生產目標並不適合。粗放式養殖,在整個幼苗生活史上,僅需要使用一個附著池。附著池充滿1μm過濾過的海水,養殖密度以每毫升水1顆卵(約一噸水,1000000顆卵),不用供氣不用水流,直到幼苗著苗為止。萃取蟲黃藻在第4及6天加入,不用餵食及使用抗生素。

養殖及成長

一但變態成功,稚貝就容易長至上市體長或適合放流的體長。稚貝一直留在附苗池持續五個月至第一次的收穫,需要注意這時候不要讓藻類大量生長。第一次收穫後,車渠貝為了未來的成長,需以較低的密度重新分佈在陸域的養殖池內。在陸域養殖池至少需要待上12個月直到2-3cm大小,才適合放至開放水域養成。有些繁殖者選擇整個養殖車渠貝的流程均在陸域系統裡。要做為觀賞用的個體,約需要經過1-2年的培養長大才行。無論車渠貝要養在開放性或陸域池子中,為了健康地成長,固定的清潔與檢查是需要的。約三個月清潔與檢查是否有寄生蟲;而藻類及疾病的檢查就視情況而定。

arrow
arrow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