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蝦類養殖的致命缺陷
原文網址 The fatal flaws in Asian shrimp aquaculture
據Robins McIntosh所述,過度使用消毒劑和農民執意超出其系統所能承載容量,是造成亞洲蝦業在過去十年衰退的關鍵因素。
2022年11月21日,《The Fish Site》 by Rob Fletcher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養殖蝦類的收獲 亞洲蝦類產業在擴張過程中大量依賴消毒劑© Delta Marine
然而,正如Charoen Pokphand Foods(CP)的執行副總裁和Homegrown Shrimp的首席執行官McIntosh所解釋的那樣,現在有一兩個蝦農正在證明,回到較舊的技術可以提高盈利能力。
“目前亞洲行業正在努力降低成本,努力抵抗來自南美的蝦浪潮,因此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再次提高競爭力。我的口號是'記住2010' - 2010年是泰國最大利潤、最好生產和農民最快樂的一年,” McIntosh回憶道。
“從那以後一直在下滑,新一代農民可能甚至不記得2010年,”他補充道。
許多人會指出,2008年中國出現的早期死亡症候群(EMS)以及隨後幾年傳到其他東南亞國家,是造成該行業衰退的原因。但是,McIntosh主張,EMS甚至可能是由於農業實踐的變化帶來的,特別是化學消毒劑(如氯和臭氧)的使用增加,而不是堅持使用幾十年來為他們服務良好的生物安全技術。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McIntosh 在今年 Global Shrimp Forum 發表演說 McIntosh 相信蝦類的疾病挑戰可能是由農業做法的變化帶來的 © PSB Photography
“我們已經距離2010年的模式太遠了 - 我的猜測是,如果我們回到2010年的模式,事情就會恢復正常。我現在可以找到按照這些模式管理的農場,現在甚至比那時做得更好,”他指出。
直到那一年,正如McIntosh所解釋的,農民結合了“排斥原則”的生物安全理念,這主要與使用三氯仿 有關,三氯仿 是一種受監管的合法且迅速分解的殺蟲劑,用於消除帶病原體的載體,例如携帶白斑綜合症病毒(WSSV)進入池塘的野生螃蟹和蝦類幼苗,然後感染後期蝦苗(PL)。
“我們在2010年擔心的病原體是病毒,如果用殺蟲劑殺死載體,就可以排除池塘中的白斑,”他指出。
這種方法的成功意味著,2010年泰國蝦的生存率為85%到90%,蝦被收獲時重量為14到18克,平均FCR為1.5,平均產量為每公頃13噸。(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McIntosh 管理的蝦塘之一 在選擇消毒之前,養蝦漁民依靠生物安全的“排除原則”來防止疾病。
據McIntosh所述,當泰國農民在2012年決定應對EMS的到來時,將使用殺蟲劑改為消毒劑時,一切都出了問題。
“農民嘗試在病原體上保持相同的排斥原則。但是,由於新的病原體是細菌,而不是病毒,該國 - 整個大陸 - 將殺蟲劑替換為消毒劑”他回想道。
“然而,雖然殺蟲劑像智能炸彈一樣只殺死特定的動物,並且不會干擾池塘的微生物群落,但氯是一種殺死所有生物的化合物,希望它能夠排斥一切。但是,用消毒劑排斥弧菌等細菌與用消毒劑排斥甲殼類生物是非常,非常不同的,用消毒劑干擾整個微生物群落並使其失衡”他補充道。
McIntosh指出,使用氯和EMS等細菌性疾病的傳播之間存在密切聯繫。他暗示,中國禁止使用有機磷農藥並在大規模使用氯 - 可能是為什麼EMS首先襲擊了中國。越南也效仿這一決定,轉而使用消毒劑,成為第二個遭受EMS襲擊的國家。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如果用氯殺死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首先出現的就是弧菌類的致病細菌。
ROBINS MCINTOSH,CP FOODS
而且,McIntosh的論點得到了有力的邏輯支持。
“當我第一次看到EMS時,是在2008年,我注意到那些池塘也充滿了藍綠藻,這很不尋常。我最初沒有把它和藍綠藻聯繫起來,但後來發現這是因為藍綠藻是早期的殖民者,生長快的生物。同樣的,如果用氯殺死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首先出現的就是維布體等致病細菌。你用藍綠藻取代好的藻類,用維布體取代健康的細菌。這是我在幾年後開始識別的共同點,”他回想道。
同時,EMS直到2012年5月才在泰國被記錄下來,這是在藍綠藻到來後不久,而藍綠藻前面是使用氯
“當EMS襲擊Rayong省時,警告傳出 - '它在這裡,它在這裡!' - 所以每個人都以為他們必須開始使用氯,EMS迅速控制了泰國。我的假設是氯導致了這一點,”McIntosh回想道。
Blue-green algae growing in a recently disinfected shrimp pond 藍綠色藻種是早期殖民者,並不一定是有益的藻類。
為了測試這一理論,McIntosh幫助CP在當時受到EMS最嚴重影響的地區之一 - 中國海南島 - 試驗無氯農業。
“我們將池塘抽乾並清潔,不使用氯,而是使用過濾和施肥,以鼓勵綠色藻類和硅藻。果然,該農場發展了綠色藻類生態系統(該地區其他仍在使用氯的農場仍有藍綠藻),那年6月我們成功收割了18個池塘中的17個。我相信這是當時海南島海岸唯一成功的收成。有一個池塘確實得到了EMS,但農場經理告訴我這是我們唯一未遵循池塘清潔協議的池塘。也許這種生態系統的干擾就是整個流行病的原因,”McIntosh回想道。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他還記得曾訪問過越南的一個農場,該農場在使用20 ppm氯後失敗,即使將氯濃度提高到70 ppm,仍然失敗。
很明顯,氯不能殺死EMS細菌,它們生長太快,並且生活在生物膜中。
ROBINS MCINTOSH,CP FOODS
“很明顯,氯不能殺死EMS細菌,它們生長太快,並且生活在生物膜中。即使清潔池塘,通常也會有包含維布體的生物膜隱藏處,氯不能穿過,但農民們堅信,如果不使用氯,EMS會更劣,”他解釋道。
McIntosh進行的另一項實驗包括在另一個CP經營的農場的一系列池塘上試驗性地使用氯。
“我會在池塘中使用氯,並測試細菌水平。消毒後,水平會非常低,但兩天後細菌水平高於抽入的海水。你所做的是摧毀多樣性,並讓快速生長的細菌進入,”他回想道。
在得出這些結果之後,McIntosh決定停止在他為CP在泰國經營的農場使用氯,並表示在那之後他從未遇到過EMS失敗的情況。(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Shrimp pond treated with chlorine Even though this pond was treated with chlorine, the farmer still had and outbreak of EMS
“通常而言,該行業增加了成本,而且我通常不認為有好處,”他總結道。
McIntosh將亞洲目前正經歷的困難與厄瓜多爾蝦類行業的蓬勃發展作比較。
“厄瓜多爾 - 也就是競爭對手 - 不使用消毒劑,也不使用益生菌。在亞洲為這些付出的任何代價都是競爭對手沒有的成本。如果你不提高生存率並降低失敗率,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成本,在當今時代,任何成本都是重要的,”他總結道。 (微青海洋 翻譯整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