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餌料生物學

一、前言

(二)餌料生物類別

大多數養殖的魚蝦苗的天然食物包括多樣的植物性浮游生物(diatoms, flagellates, etc.)和動物性浮游生物(copepods,cladocerans,decapod larvae,rotifers,ciliates,etc.),其具有數量豐富與各種不同體型大小、歧異度大的營養組成,提供了幼苗較多的機會去攝食符合所需要的食物來源。

工業化的種苗生產規模,若利用收集天然浮游生物來投餵並不實用,而且供應量也不能穩定地配合所需。所以必須以養殖方法來提供種苗生產必要的餌料生物。這些餌料生物類別的選用標準是:富含營養成份及消化酵素,配合幼生之適口性、營養需求,來源容易取得,並可於短時間充份供應。微青海洋

fig01-05.gif
Fig1.4 選擇餌料生物的條件

已實用或研究中之餌料生物有微藻、輪蟲、豐年蝦、橈足類、枝角類、細菌類(包括光合成細菌和細菌群集)、酵母類(包括麵包酵母、海洋酵母及油脂酵母)、線蟲、絲蚯蚓等共九大類(表一),其中微藻、細菌、酵母等又為其他餌料生物之餌料。但應用上最普遍的餌料生物為微藻、輪蟲、豐年蝦和橈足類。微青海洋

由於方便性(availability)、花費有效性(costefficiency)、簡單性(simplicity)及應用上之多樣性(versatility)來考量,適用的種苗餌料可分為三群

不同種類,2~20的微藻 

  •  貝類幼生、成長期及母貝,海參、海膽、蝦類幼生的飼料
  •  輪蟲、豐年蝦、橈足類等餌料生物的飼料
  •  具有穩定魚苗飼育槽水質、提昇育成率的作用

50~200的輪蟲

  •  蝦、蟹苗的良好飼料
  • 海洋魚苗早期不可缺少的食物

 400~800的豐年蝦無節幼蟲

  •  甲殼類後期必要的餌料
  •  海洋魚類後期必要的餌料

表一、餌料生物類別

類別

種名(文獻常見或提及)

大小(微米)

骨藻
Skeletonema

Skeletonema costatum
骨藻

15~25

角毛藻
Chaetoceros

Chaetoceros muelleri(gracilis)
牟氏角毛藻

6~9

扁藻
Tetraselmis

Tetraselmis chui
周氏扁藻

816

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擬球藻

2~5

等鞭金藻
Isochrysis

Isochrysis galbana
等鞭金藻

37

巴夫藻

Pavlova sp.
巴夫藻

4~9

螺旋藻 Spirulina

 

 

單胞綠藻

Chlorella sp.
單胞綠藻

 

麵包酵母Saccharomyces

 

 

牡蠣受精卵

 

50~60

輪蟲

Brachionus sp.
(極小型)

94~163

 

Brachionus rotundiformis
(小型)

150205

 

Brachionus plicatilis
(大型)

162~243

豐年蝦

Artemia spp.

400~10,000

橈足類

Schmackeria dubia
模糊許水蚤

250~1,280

 

Apocyclopas royi
短角異劍水蚤

110~1,010

 

Tigriopus japonicus

100~900

 

Acartia clausi

 

 

Oithona sp.

 

 

Euterpina acutifrons

75~700

 

Tisbe sp.

55~180

枝角類

Moina sp.圓水蚤

150~1,500

 

Diaphanosoma aspinosum
缺刺秀體水蚤

400-1,150

線蟲
(Nematode)

Panagrellus redivivus

50直徑

絲蚯蚓
(Oligochaetes)

Enchytraeus sp.

0.58~3.5公分

 

fig01-05.gif 

Fig 1.5石斑魚苗投餌序列(水溫28

 Fig 1.5為一般採用作為生產各種海水魚苗之投餌序列。微青海洋

  •  孵出之仔魚體長約2.3mm時(如石斑),可以牡蠣幼生及甲長小於160微米以下之極小型輪蟲為初期餌料Su et al., 1997a
  •  其後繼續投餵小型輪蟲(S型輪蟲)共約2030天左右,此時並投入微藻(如東港等鞭金藻)作為牡蠣幼生及輪蟲的食物。孵出之仔魚體長約4mm時,則可直接以小型輪蟲為餌。
  •  當體長大於7mm後,改以營養強化之豐年蝦幼蟲餵飼,或以海水橈足類Apocyclopas royi(短角異劍水蚤),Schmackeria dubia(模糊許水蚤)、TigriopusAcartiaOithonaTisbeEuterpina或枝角類 Diaphanosoma aspinosum(缺刺秀體水蚤)代替營養強化之豐年蝦幼蟲來作為餌料。
  •  稚仔魚約在30 mm 時,可併投人工飼料,其後可完全改投人工飼料。
  •  體長達3050mm時,則可作為養殖或放流用魚苗,種苗之人工繁殖工作至此可告一段落。

近年來人工飼料研發成功,某些魚種可以完全飼料來取代,某些魚種則僅能在豐年蝦期取代之(石頭公),而大多數魚種在輪蟲期併投人工飼料有更好的生長與活存。微青海洋

 

fig01-06.jpg  
Fig 1.6海水蝦苗投餌序列(水溫28℃)

初始海水蝦苗人工繁殖之投餌序列為:

  •  自無節幼蟲末期(nauplii)變態為眼幼蟲期(zoea)時,開始投餵微藻類,適用之微藻種類很多,臺灣一般採用骨藻(Skeletonema costatum),雷與蘇(1985)試驗結果亦顯示骨藻是草蝦苗最佳之餌料藻。
  •  自眼幼蟲第二期起至後期幼蟲止,投餵輪蟲亦有良好之結果。
  •  蝦苗即將變態為後期幼蟲前,開始投餵豐年蝦幼蟲,至後期幼蟲第1015天止。
  • 後期幼蟲第10至第20天期間,可以人工飼料投餵。蝦苗成長至後期幼蟲第20天時可作為放養用蝦苗。

 

其他種對蝦類(Penaeid prawn)蝦苗之培育方法與適用之餌料生物亦同於草蝦。 近年來(1990以後)人工飼料已能完全取代餌料生物,不過,於眼幼蟲初期投入微藻(特別是骨藻),對草蝦健苗之育成仍是必需的,白蝦 Litopenaeus vannamei)、藍蝦(L. stylirostris)眼幼蟲期,則以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單細胞矽藻)為佳。微青海洋

適合作為二枚貝幼苗餌料之微藻種類很多,在臺灣以等鞭金藻類(Isochrysis galbana,東港株或大溪地株)投餵牡蠣、淡菜、文蛤、西施舌貝苗,經1020天,貝苗由浮游期成長至體長為200μm(微米)之潛砂期,可度過危險期,其後再續投Isochrysis galbana 或他種微藻,皆可順利地成長至供作養殖用之稚貝。

牡蠣幼苗於150μm(微米)後,併投周氏扁藻(Tetraselmis chui ),可提高活存率與生長率。 美、日則以矽藻類(Chaetoceros muelleriChaetoceros calcitrans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為主。而巴夫藻Pavlova lutheriP. viridis也可作為牡蠣及扇貝母貝之食物(Jeffrey et al., 1994Chen1991)。微青海洋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魚苗之投餌序列與一般淡水魚適用之餌料生物序列雷同。 魚苗剛孵出時以淡水輪蟲,或低鹽度培養之海水輪蟲為餌,其後續以水蚤、紅筋蟲(草蚊幼蟲)為餌,飼育20天左右,即成長為可供養殖用之魚苗。


arrow
arrow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