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餌料生物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製作簡易人工飼料醱酵液方法:

將魚粉20 g、蝦飼料粉10 g與逆滲透膜水 (R.O水) 150 mL,置入1,000 mL三角燒瓶,經充份混合攪拌後,予以滅菌處理冷卻後,再加入微生物製劑20 g,置於烘箱,溫度控制於43℃醱酵,經2-3日醱酵完成後取出置入塑膠袋中,放在冰箱冷凍室 (-18℃) 保存。

使用時,將製作好之醱酵物經解凍後,秤取約10 g,添加滅菌水1 L於燒杯,經打氣培養1日後,停止打氣待沉澱後,取其上層懸浮液,即為人工飼料醱酵液。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餌料生物方面,海水魚主要會使用到的 微藻、輪蟲、豐年蝦、橈足類  整理到一段落了。

大概除了一些修正跟補充外,近期不會在更新餌料生物方面

還有部份的纖毛蟲,原蟲等...以後有需要再來整理

其實以上大部份資料也是網路剪剪貼貼而來的

實際上的操作,還有待磨練...

自已現在的工作跟繁殖有關,所以的餌料生物都要自已做

深深體會到...資料上所寫的跟實際操作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啊!XD

所以,資料僅供參考用!一切還是要慢慢練習來增加經驗值!!

謝謝觀賞...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橈足類培養與利用

1. 食性與餌料

(1)食性:

橈足類可分為濾食性、捕食性和混食性三種。

濾食性的橈足類種類很多,人工培養的橈足類多屬濾食性的,如紡錘水蚤(Acartia)、偽鏢水蚤(Pseudodiaptomus )、長腹劍水蚤(Oithona )等屬的大多數種均屬此類。其主要餌料為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橈足類

(一)橈足類生物學

1. 橈足類介紹

橈足類(Copepods)是生活在海洋及淡水環境中的一類細小甲殼類動物,其體型小,數量多,分佈廣,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海洋浮游動物為橈足類,是海洋水域中許多動物攝食的蛋白質來源。

其食性複雜,大部份是以浮游植物或浮游細菌為食,少部份的種類,尤其是底棲性,可攝食動物餌料和有機質碎屑等。

橈足類相對於豐年蝦而言,富含更多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DHA與EPA,是培育海水魚苗的重要餌料生物。微青海洋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豐年蝦無節幼蟲的營養 

豐年蝦無節幼蟲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因此成為許多水產幼體的優良餌料。用來投餵魚苗時,在投餵餌料的時間上需要掌握得當,孵化6-8小時內投餵最佳。投餵量也不宜過多,過量的投餵,會造成低的攝食率,同時也浪費豐年蝦,另外會造成代謝的消秏,沒被捕食到的豐年蝦在培養槽中,會脫殼成長,和其捕食者競爭食物,快速游泳、能量消耗,而變得其營養價比剛孵化時低,這些成長的豐年蝦變得沒有利用價值。微青海洋http://vekin.pixnet.net/blog/post/29414751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餌料生物學

五、豐年蝦

(一)豐年蝦生物學

豐年蝦(brine shrimp,Artemia)為鰓足類(Branchiopoda)的一種,生活在高鹽分的水域中,對鹽度的適應範圍極廣,從千分之五到千分之九十都可存活。除了南、北極之外,世界各地高濃度水域中皆可能有豐年蝦的分布,目前世界主要產地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猶他州和中國的天津、青島。

male.jpg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二)輪蟲培養

1.增殖環境

影響輪蟲增殖的因子,可分成可操作的輸入因子,如溫度、食物、養殖槽狀態、輪蟲生理狀況,這些影響以輪蟲的產量及品質表現出來。

(1)食物:

大型輪蟲可濾食大小為5~25微米之食物,超小型可濾食2~20微米食物 。因此粒子小於25微米之微藻、酵母、細菌、微膠囊飼料、藻粉、有機碎屑等均能被輪蟲濾食。其中以微藻的餌料效益最好。 微藻中以扁藻、杜氏藻、衣藻、擬球藻及單胞藻等綠色藻類及褐色鞭毛藻類之等鞭金藻對輪蟲有很好的增殖。微青海洋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海水輪蟲

(一)輪蟲生物學

 

對於海洋中消化器管分化較晚的種苗,活體生物細胞因具有水溶性膠體狀蛋白質,是良好的餌料。因此,外皮易碎,細胞內容物易流出的輪蟲、豐年蝦仍是魚蝦幼生最佳或不可缺的餌料。 

1.介紹

輪蟲(rotifers)被認為可作為早期海水魚苗的初期餌料生物。在Red sea bream (Pagrus major) 幼苗孵化上的成功使用,鼓勵了有關大量培養輪蟲的研究。現今有超過60種的海洋魚類成功的使用輪蟲作為初期餌料生物。微青海洋

0608152.JPG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三)牟氏角毛藻

03chaetoceros_muelleri.jpg

fig03-05chaetoceros_muelleri02.jpg

Chaetoceros muelleri
不等鞭毛門 Heterokontophyta
矽藻綱 Bacillariophyceae
圓心目 Centrales
盒型藻亞目 Biddulphiineae
角毛藻科 Chaetocerotaceae
角毛藻屬 Chaetoceros

1.生物特性

直徑為6~9 μm,於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有四根刺,所以又稱之為角刺藻。由細胞壁四端衍生出來的角毛細長且尖銳,末端無分叉現象,兩端角毛以細胞體為中心時,俯視觀看形狀略微〝S〞形。細胞型態為長方形或圓形,大多以單個細胞存在。微青海洋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微藻培養液

培養微藻之培養液配方有很多,最常使用的有f/2( Table 3.5)、Walne(韋因)(Table 3.6)、K(Table 3.8)、綠色藻肥料( Table 3.9)、褐色藻肥料(Table 3.10)及骨藻培養用肥料( Table 3.11)。微青海洋

 

Table 3.5 f/2 培養液配方

貯備液I NaNO3 75 g
  NaH2PO4·H2O 5 g
  Na2SiO3·9H2O 30 g
  蒸餾水到 1000ml  

貯備液II

f/2 Trace Metal Solution:

FeCl3·6H2O 3.15 g
  Na2EDTA·2H2O 4.36 g
  CuSO4·5H2O (9.8 g/L dH2O) 1.0 ml  
  a2MoO4·2H2O (6.3 g/L dH2O) 1.0 ml  
  ZnSO4·7H2O (22.0 g/L dH2O) 1.0 ml  
  CoCl2·6H2O (10.0 g/L dH2O) 1.0 ml  
  MnCl2·4H2O (180.0 g/L dH2O) 1.0 ml  
  蒸餾水到 1000ml  

貯備液III

f/2 Vitamin Solution

蒸餾水到 1000 ml
  Vitamin B12 (1.0 g/L dH2O) 1.0 ml
  Biotin (0.1 g/L dH2O) 10.0 ml
  Vitamin B1 200 mg
使用時 海水 1000 ml
  貯備液I 1 ml
  貯備液II 1 ml
  貯備液III 0.5 ml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二)藻類培養

1.物理及化學條件

影響藻類成長的因子有營養鹽質量、光線、pH值、濁度、鹽度及溫度。培養藻類最適宜參數如同耐受性一樣,隨著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這些因子會相互依存,而且根據不同狀況,其最佳條件會有所不同。微青海洋

(1)培養基/營養鹽

培養藻類的細胞濃度一般來說會遠大於自然環境,所以需要添加外部養份來補充海水中的不足。主要養分包含了:硝酸鹽、磷酸鹽(接近6:1)及矽酸鹽(矽藻用)。

Table 3.3 藻類培養的一般條件

  範圍 適當
溫度(°C) 16-27 18-24
鹽度(ppt) 12-40 20-24
光線(lux) 1000-10000 2500-5000
光週期(光:暗小時)   16:8(最小)24:0(最大)
pH 7-9 8.2-8.7

矽酸鹽主要用於矽藻的成長,可以合成其外殼。微量營養包含數種微量元素及vitamins thiamin (B1), cyanocobalamin (B12) 和某些生物素。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三、微細藻(microalgae)

浮游植物為海洋環境中食物鏈的基礎。因此,作為食物來源的微型藻類在不同種海洋動物的商業飼養上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在雙殼貝類的整個成長階段、某些甲殼類動物的幼體階段、以及一些魚類早期的生長階段。

藻類還能用於生產大量的浮游動物(輪蟲,橈足類,豐年蝦),使用於作為甲殼類和魚類的幼苗和早期稚苗期的食物。此外,養殖海洋魚苗使用了“綠水技術“,直接將藻類使用於幼苗水池中,可以穩定水質,增加幼苗營養和作為微生物控制的作用 微青海洋

fig03-00.jpg  
Fig3.1 微細藻在海洋養殖中所扮演的角色

並不是所有藻類都可用來讓濾食動物成長與存活。依照其大量養殖潛力,細胞大小,消化能力及對動物的整體食物價值,來選擇適合的藻種大規模培養。藻類的培養技術已經有許多發展,由小量的控制擴培至單一藻種高密度培養。然而大量藻類的控制培養相當複雜且昂貴;代替的方案為從環境中採取天然藻類,在特定條件下,擴大培養來使用。此外,為了克服或減低藻類培養的限制與問題,可以人工飼料試著去取代藻類作為補充或主要的食物來源。微青海洋

(一)養殖微藻種類

1.養殖微藻種類

目前世界上約有40種純化的藻株培養在高密度的系統中。表七列出了幾種海水養殖當用到的種類包含了矽藻類:骨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等鞭金藻( Isochrysis galbana),周氏扁藻(Tetraselmis chui)以及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

優良植物性餌料生物必須具備:

(1)大小適中
(2)易被動物性餌料生物或仔魚、蝦、貝類消化
(3)營養價高,尤需富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EPA或DHA)
(4)易於取得種源
(5)具經濟性之大量培養

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tml,Fig3.2 )因富含DHA,為二枚貝幼生、棘皮動物幼生、海水蝦苗、橈足類、輪蟲等之優良餌料,對海水魚苗(尤其是石斑苗)之健苗率有關鍵性的影響力
03isochrysis01.JPG
Fig3.2 等鞭金藻電子顯微照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餌料生物學

二、餌料生物的營養價值

(二)魚苗之異常與餌料生物之營養

1. 多元化不飽和脂肪酸 HUFA

嘉鱲魚、黑鯛和七星鱸魚的人工種苗,發生脊柱彎曲有著極高的比例,原因已證明與所投餵的輪蟲營養價值有關。罹患脊柱彎曲症之仔魚其鰾中均不含有氣體,即是其魚鰾有問題。當輪蟲的n- 3 HUFA含量在濕重0.3~0.5%以下時,投餵的仔魚其魚鰾開腔率低。推測其原因是攝食的餌料欠缺n- 3 HUFA時,仔魚活力、游泳力及其持續力均較低。因此,在注水或打氣形成之水流中逆向游泳而吸入空氣機會不多,所以其鰾無法吸進空氣,就變成所謂的「閉鰾魚」,易患脊柱彎曲症。微青海洋

比目魚的人工種苗常有體色異常之個體出現,在仔魚期以橈足類投餵,則一半以上之個體為異常者。異常比例又因豐年蝦產地而異,巴西產最多,天津產居中,加州產較少。另外,投餵天然動物性浮游生物,則可減低白化個體之出現率。最近的研究顯示對海水魚而言,在活存、成長及正常體色的生理功能上,DHA的重要性大於EPA;在比目魚呈色上 DHA/EPA 比之重要性高於 DHA含量。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餌料生物的營養價值

海水魚苗初期餌料用的海水輪蟲,大量培養主要以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為餌料。如果以擬球藻與麵包酵母大量培養輪蟲,輪蟲密度可高達單以擬球藻培養者之10倍。後來改以麵包酵母作為輪蟲之餌料的情況逐年增加;但以酵母培養之輪蟲投餵之魚苗常發生突然大量死亡現象,假若併用酵母與擬球藻培養輪蟲,或以麵包酵母再經擬球藻之二次培養所得之輪蟲,則可防止魚苗大量死亡之情形發生。

隨後一序列的研究指出,魚苗的活存受到輪蟲體內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影響,早期確認EPA(二十碳五烯酸或稱花生五稀酸,20:5m3)的重要性,近來強調DHA的重要性及DHA/EPA之比值應大於1微青海洋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餌料生物學

一、前言

(二)餌料生物類別

大多數養殖的魚蝦苗的天然食物包括多樣的植物性浮游生物(diatoms, flagellates, etc.)和動物性浮游生物(copepods,cladocerans,decapod larvae,rotifers,ciliates,etc.),其具有數量豐富與各種不同體型大小、歧異度大的營養組成,提供了幼苗較多的機會去攝食符合所需要的食物來源。

工業化的種苗生產規模,若利用收集天然浮游生物來投餵並不實用,而且供應量也不能穩定地配合所需。所以必須以養殖方法來提供種苗生產必要的餌料生物。這些餌料生物類別的選用標準是:富含營養成份及消化酵素,配合幼生之適口性、營養需求,來源容易取得,並可於短時間充份供應。微青海洋

fig01-05.gif
Fig1.4 選擇餌料生物的條件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餌料生物學

一、前言

現今大多數海水養殖的魚蝦貝類,可經由人工繁殖而來,這可使得種苗來源穩定、品質一致以及降低養殖成本。一般來說,種苗的培養是在於使用了特殊養殖技術、水質管理等條件下可控制的環境。主要是因為發育中的幼苗,非常脆弱與微小,生理發展尚未建全,例如:小口徑、感覺器管與消化系統未發育完全。此外,在某些種類,如蝦子,隨著幼苗不同階段的發展,其食性也由過濾的草食性轉變為捕食的肉食性。這些因素使得在初期攝食期間,適當的餌料選擇與使用方式是相當重要。微青海洋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寫(抄!?)了很多餌料生物的東西

整理了一下,發個完整版!!

如果網友or學弟妹們~要轉載or列印

請附上網址出處,畢竟整理也是很辛苦啊~~

主要參考(致敬....)

台灣海洋大學  沈世新老師的餌料生物學(上課內容、筆記及文章)

台灣東港水試所 蘇惠美老師 餌料生物培養與利用(網路版)

 Manual on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live food for aquaculture. Lavens, P; Sorgeloos, P. (eds.)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No. 361. Rome, FAO. 1996. 295p. (FAO 的餌料操作手冊<--這本不錯,網路上有,發覺老師們也抄很大!!哈哈)

以及一些網資料(網路,PAPER)等...族繁不及備載

文章標籤

微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